生态农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习课程、专业学习课程、拓展学习课程和实践学习课程四部分构成。
一、基本素质能力模块
军训与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与健康、实用语文、计算机应用、农业应用化学、实用英语。
二、专业基本能力模块
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气象)、农业生物化学、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代农业装备与使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农业政策与法规、遗传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技术。
三、专业主干能力模块
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生态农业园区蔬菜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园区果树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园区药用植物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园区观赏植物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园区运营管理。
四、专业限选模块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无土栽培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农产品储存保鲜加工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园林设计与制图、食品营养与健康。
五、实践学习课程
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训20周,企业顶岗实习不得少于半年。
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目前主要服务于贵州正在建设中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根据当前主要园区的内容和需求进行设置,随着生产需要进行调整,故本稿拟定的核心课程由“生态农业技术规划与设计”、“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药用植物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园区运营管理”六门课程组成。
①生态农业技术规划与设计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能够组织完成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具体学习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实务工作流程,特别强调在园区现状调研、目标定位、功能区设计、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效益分析与保障措施、规划成果编制等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第二部分将分别介绍粮油产业园、蔬菜产业园、果园、花木苗圃、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食用菌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规划要点和典型案例。
课时说明:总课时64学时,其中理论占42学时,实训占22学时。
②蔬菜生产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当前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识别常见蔬菜并知道其分类地位;能够根据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制订蔬菜生产计划;能够独立完成露地蔬菜的栽培管理;能够独立完成设施蔬菜的栽培管理。具体学习内容包括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常见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蔬菜栽培制度,蔬菜育苗技术,蔬菜整地、做畦、播种、定植技术,露地蔬菜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设施蔬菜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等。
课时说明:总课时96学时,其中理论占42学时,实训占22学时,集中实训占32学时。
③果树生产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当地主要栽培的果树树种;能够独立制订当地主要果树的周年生产计划,并能组织实施,会建立果园管理档案;会根据不同果树树种及其物候期,正确进行果树的栽培、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能独立进行北方落叶果树中苹果、桃、葡萄等树种的生产管理;能运用设施果树生产中各项关键技术正确进行设施果树生产。具体学习内容包括果树的分类方法及区别、果树生产发育规律及与果树栽培技术措施的关系、果树的建园技术、果园土肥水管理技术、果树春夏秋冬修剪技术、果树的花果管理技术、果树树体防寒技术、主要露地果树的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主要保护地果树的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
课时说明:总课时96学时,其中理论占42学时,实训占22学时,集中实训占32学时。
④药用植物生产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药用植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特征,中药资源区划、构成及种类特点;认识药用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规律及环境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栽培方法和技能;通过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以及在农、林、医药等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学习积性。具体学习内容包括我国药用植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特征,遗传多样性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及种类特点; 药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和化感作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制度建立、土壤耕作、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引种与驯化和细胞的工业化生产;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产地加工;我省常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化管理要求等。
课时说明:总课时64学时,其中理论占42学时,实训占22学时。
⑤观赏植物生产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观赏植物的种类并掌握其观赏特性;能够根据需要独立制订观赏植物生产计划,并能组织实施;能独立指导并操作观赏植物植物的育苗、栽植和管理;能够组织观赏植物的生产并掌握其使用途径和方法。具体学习内容包括观赏植物的含义与范畴,观赏植物栽培与设施观赏植物栽培的方法,观赏植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型的代表种类,观赏植物栽培需要的设施类型及其调节控制方法,观赏植物栽培常用的器具,露地观赏植物、盆栽和温室植物栽培管理等。
课时说明:总课时96学时,其中理论占42学时,实训占22学时,集中实训占32学时。
⑥生态农业园区运营管理
本课程由“生态农业园区经营运作”、“生态农业园区产品营销”、“生态农业园区财务管理”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生态农业园区经营运作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园区经营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经营组织、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如何按市场供求做出经营决策、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与控制、农产品市场营销、成本与效益核算。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营之道,即让学生日后能基本做到懂经营、会管理。
第二部分:农产品营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农产品营销的环境分析、市场细分与定位、消费心理与行为规律和营销战略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营销手段,了解国际农产品营销的基本规则,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方法以及提高农产品市场运作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日后在做管理工作时能更加科学,更有效率。
在营销部分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际经营,训练学生农产品市场操作的程序掌握管理能力;通过与农村经济结合的市场开发,训练学生掌握基本营销方式;通过网络营销训练,培养学生的网络经营能力。
第三部分:园区财务管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园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基础知识及园区财务管理知识,理解园区财务分析基本方法、会计基本技能在园区的具体运用方法,了解园区财务的内容及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懂核算、善管理,为服务园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教学中,将园区财务会计知识运用于园区管理实践,掌握园区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特点、财务管理的方法、财务活动分析技术、具备会计监督和园区财务管理的能力。
课时说明:总课时64学时,其中理论占56学时,实训占8学时。
(4)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本专业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在理论知识的水平上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在理论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可将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在学与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实践学习,可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忱,使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具有有效性、时效性,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①校内专业技能竞赛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针对我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专业技能竞赛,设计种子质量检测技能竞赛、植物组织培养技能竞赛、蔬菜嫁接等项目。竞赛活动以个人和团队的形式进行参赛,要求人人参与,对达到良好以上水平的学生团队,在院内参加技能展示,并推荐参加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竞赛。
②专业跟岗实习
为了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使学生熟悉园区生产方面的操作规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不断变化的行业形势,设置了每学期一次的跟岗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使毕业生在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岗位,减少适应阶段。
③顶岗实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实习就业直通,在第六学期开设顶岗实习课程,时长6个月,严格按照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实施。
为了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开设毕业设计课,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